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杂志社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 2024-06-27

   ·  中国之治:历史经验与当代创新·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

重要论断的理论创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人民民主的“全过程”要素与人民民主本质的内在关系,具有指导人民民主理论再造之价值。在理论内涵上,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融贯一体,将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有机结合,构设了以整体性为创新特色的民主构成理论形态;在制度形式上,以“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为要旨,融合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以统合人民民主诸制度,揭示了人民民主制度的多元性和系统性;在实现方式上,以“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为鹄的,以“三个具体地、现实地体现”为标准,统摄人民民主实现的诸路径。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构造;制度载体;实现路径

〔作者简介〕江国华,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歆然,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视域下协商民主

的制度建设及效能转化

〔摘要〕民主政治是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标识与实践产物,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及效能转化,能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健全完善提供有效支撑及制度保障。协商民主作为兼具民主参与及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其实践形态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土情境,发展路径遵循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普遍规律,效能发挥契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党和国家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熟定型为价值归宿,依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权力运作、权利行使及利益分配方面的发展诉求确定实质内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实践导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纵深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协商民主制度体系的系统集成水平,切实提升协商民主的制度执行效力,并通过协商民主的自我完善更好推进制度优势的效能转化。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过程人民民主

〔作者简介〕马雪松,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吉林 长春 130012。


·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文化融摄与理论创新·

“技术解围”:不确定性视角下数字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及其变革

〔摘要〕方法论创新是数字社会学研究的一项重点工作,其理论旨趣在于解围社会学长期以来的技术困境。然而,数字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不确定性是多方面的,包括研究对象、方法取向、研究工具和研究关系的不确定性。从方法论意识的转变出发,可以探讨一种接纳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变革路径:主张混合性原则,强调数字社会学方法论的价值多重性和突出混合式方法的运用;发展“测试方法”,对不同社会研究方法的未知能力进行测试;建立公共性的研究关系,促进社会学知识公开和公共交流,拓展社会学呈现形式的多样性。这不仅是数字时代应用于数字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同时也蕴含了中国数字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社会学;方法论;不确定性;技术困境;数字社会

〔作者简介〕文军,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 200241;刘雨婷,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项目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法国)里昂 69007。


底层逻辑视域下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评价革新进路研究

〔摘要〕国际和国内双重战略机遇期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提供了广阔舞台。已有的学科评价优化进路呈现深化分类评价、强调中国特色、突出社会贡献、增加多元评价方法等四个典型趋向。但是优化进路未充分考虑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特性,囿于指标的温和迭代,难以实现评价模式的突破性系统升级。基于此,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价值-成果”二元向度有机统一的底层逻辑入手,创新评价思想、变革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方案,辩证提出破解现有学科评价优化困境的革新进路,助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关键词〕学科评价;底层逻辑;价值向度;成果向度

〔作者简介〕杜宏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 100732。


情感嵌入: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的

实现逻辑——基于佛山市南海区的实践考察

〔摘要〕情感是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陌生化城市和原子化社会中发挥着联结个体与群体、个体与国家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佛山市南海区的实践考察,描绘城市如何在规则确立的基础上,借助情感回归实现城市基层有效治理的现实图景,阐释情感作为载体助推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面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邻里关系对立化、矛盾解决离地化、治理工具形式化等问题,需要在规则遵循的基础上,通过情感召唤、情感培育、情感激励重新找回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温度、温情与温暖,塑造基层治理的共同愿景与共同目标、共同场域与共同事务、共同利益与共同记忆,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助推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建构。

〔关键词〕情感治理;治理规则;城市治理;基层治理共同体

〔作者简介〕文宏,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林仁镇,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640。


政策工具是否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基于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摘要〕近年来,政策工具在不同类型的政府治理情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环境政策工具作为实现环境治理政策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在各类环境治理领域倍受青睐。目前,中国的水环境治理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难度更大、范围更广。本文以2008—2019年30个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研究发现:控制型、市场型、自愿型三类政策工具均有效改进了水环境质量,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在控制水污染排放时所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加大环保部门的投入和执法强度对抑制水污染排放的作用最为显著,地方政府颁布的水污染防治法规的影响效果有限;排污费(税)的征收对抑制水污染排放的作用要强于政府在水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方面的投资;对环境污染的信访举报有效推动了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人大、政协的提案对水污染治理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表明,不同政策领域的问题情境存在差异,其所涉及的管理部门特征并不相同,在不同的治理领域与治理情境中,我们始终需要寻求政策工具与政策产出之间的平衡点,通过设计更加优化的政策组合以发挥不同政策工具的最大效能。因此,在“十四五”时期的水环境治理中,应针对不同环境治理情境来构建复合型环境政策工具体系。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政策工具;贝叶斯模型平均法(BMA)

〔作者简介〕郭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陈昌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 610064。


股东双重派生诉讼的制度构成

与规范表达

〔摘要〕 股东双重派生诉讼承自股东派生诉讼,在公司集团多层次规模化运作子孙公司的背景下,有突破子公司独立法人格而间接维护母公司股东利益的特殊功用。《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88条第4款在普通股东代位诉讼基础上,通过将被告范围延伸到全资子公司的董监高的方式引入了双重股东代位诉讼制度。这一立法模式虽具有便利性,但在制度构成上欠缺通盘考虑,如仅扩大被诉主体而不同步改进相关配套措施,司法适用的混乱是必然的。值公司法重大修订之际,有必要结合学术资源、比较法经验与既有司法实践经验,对起诉前提、原告资格、被告范围、前置程序等适用要件逐一分析,以求立法规范的恰当表达,并构建科学的法律规范体系。

〔关键词〕股东双重派生诉讼;股东权穿越;制度构建;规范表达;母子公司

〔作者简介〕李建伟,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88。


个人信息拒绝权的界定与适用

〔摘要〕《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4条规定了一般性的个人信息拒绝权,从法律中拒绝概念的内涵、《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3款、第27条中所规定的两种具体拒绝权来看,个人信息拒绝权就是在选择退出的逻辑下,由个人所享有的针对法定权限、无溯及效力的终止形成权。这一内涵理解也与比较法上个人信息拒绝权的内涵特征相契合。个人信息拒绝权的外延则不仅包括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4条3款、第27条中的具体拒绝权,而且包括了针对第13条(四)项下无因管理型合法权限的具体拒绝权。此外,第13条(二)项下是否存在具体拒绝权也有解释的空间。个人信息拒绝权作为形成权,其生效时点的认定应当采取到达标准,其行使原则上不得附条件和期限。拒绝权的例外实际指明了限制个人信息拒绝权的三种思路和方法,但这三种方法的适用本身也受到限制。在第24条3款、第27条下具体拒绝权适用的特殊问题则主要体现为特别的构成要求。

〔关键词〕个人信息拒绝权;终止形成权;自动化决策;已公开个人信息

〔作者简介〕萧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2445。


“三权分置”下农地权利性质与权能安排

——基于法学和经济学的跨学科分析

〔摘要〕农地“三权分置”是中国深化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亟需在统筹法学和经济学观点的基础上,完善司法解释和政策设计。法学解释强调所有权优先,经济学解释强调经营权可交易性和相对稳定性,两个学科对农地权利的解释存在差异,也存在平衡点。本文提出农地的“三权”的权利性质可解构为“所有权—兼具成员权属性的用益物权—次级用益物权”,其权利体系安排为:所有权是一种上位权利,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的财产权,用以保护成员按份共有集体土地、享有农地流转和转用增值收益的权利;承包权是兼具成员权属性的用益物权,是农民关于农地共益权和自益权实现的载体;经营权是次级用益物权,应完善其权能并防止过度资本化。

〔关键词〕农地;三权分置;性质;权能

〔作者简介〕胡历芳,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资本金融研究院副教授,北京 100088;曾寅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中国区域性跨界污染治理:

制度框架与变革进路

〔摘要〕作为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的“负产品”,区域性跨界污染由“污染产业扩散—污染跨界回流”形成,因污染扩散空间与行政空间不一致而显得复杂。其治理牵动着以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央地关系、以信任与协调为主题的府际关系、以利益与抗争为主题的政社关系,是当前中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和环境治理转型的推动力。针对以上特点,中国依据自身的国情政情,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下,逐步建构起“以环境法律法规和五年规划为基础,空间管制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政治动员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监管改革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制度框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趋势下,中国区域性跨界污染治理应探索省级垂直管理新体制、准入型区域合作新机制、绿色金融为基础的社会治污新模式。

〔关键词〕跨界污染;生态文明;制度框架;治理

〔作者简介〕王彬彬,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 610064;李晓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72。


基于元宇宙路向的万联时代

社会变迁探论

〔摘要〕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学领域和网络社会学领域出现不少新的概念,特别值得重视且具有较强未来学意义的概念有两个:元宇宙和万联时代。两者都是对未来网络发展的一种预知。所不同的是,元宇宙是对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一种预见,万联时代则是对未来网络社会发展的一种推测。将两者加以比较分析和结合考察,显得很有必要。考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关系,即元宇宙是迈向万联时代的一种网络技术路向,万联时代则是由元宇宙等技术所形塑的一种网络社会形态。以此为基础,对基于元宇宙路向的万联时代社会变迁进行分析和预估,把握万联时代的社会变迁趋势,从而优先做好万联时代社会变迁规划,以实现万联时代自觉变迁和前置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宇宙;万联时代;网络社会;社会变迁;社会规划;前置治理

〔作者简介〕谢俊贵,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研究中心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通过婚姻的养老:家庭政治变迁与

农村养老责任的代际重构——基于

晋西南F村丧偶老年人的调查

〔摘要〕在人口加速老龄化推动中国养老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背景下,农村丧偶老年人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婚姻方式实现养老目标即“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日益增多。本文基于晋西南F村的田野调查,呈现了“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演变趋势,运用家庭政治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揭示了“通过婚姻的养老”现象的形成机制和深层意涵。“通过婚姻的养老”是在社会转型和家庭现代化变迁背景下,家庭内部成员围绕养老责任分配进行博弈、斗争、妥协等互动的产物,是家庭政治从父代主导型向子代主导型转变过程中,农村丧偶老年人为应对“子代弃养”的现实而进行的一场群体性“养老自救”行动。这种以养老为主要目标和以交换为核心机制的农村丧偶老年人再婚行为的功能并不在于揭示了某种可重复的、恒久的价值,而在于完成了某种不可重复的、一时的任务。需警惕其转变成为在婚姻自由的宏大叙事下对农村丧偶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丧偶女性进行另类控制和物化的过程。

〔关键词〕农村养老;丧偶老年人;非正式婚姻;通过婚姻的养老;家庭政治

〔作者简介〕田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74。


从生命政治学回到“工业病理学”——对

资本主义“生物现代性”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

〔摘要〕“生物现代性”是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其核心是以“扶植生命”为名,通过隐匿的操作使人的生物性生命和生存环境“合理化”来服从阶级统治和资本增殖逻辑,其后果是导致了“生命异化”。对此,虽然福柯和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分别从治理术和法律层面进行了剖析,但仅停留于对“病症”揭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工业病理学”思想是对“生物现代性”问题的“病理”分析,不仅揭露了生命政治化及其异化的“病症”,而且从根源上说明生命异化的病源在于生命和经济关系中劳动和所有权的异化,从而为现代化发展和生物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启示。超越“生物现代性”问题必须从生命和经济的关系入手,坚持“人民为中心”的路径选择,巩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制度基础,夯实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优化人的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关键词〕生命政治学;工业病理学;生命异化;生物现代性;生命安全保障

〔作者简介〕贺来,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 长春 130012。


马克思货币哲学的三个层次

〔摘要〕在《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进行病理学诊断的过程中,马克思形成了自己的货币哲学思想。他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呈现出货币的多层哲学意蕴:作为社会联系纽带的货币、作为社会权力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作为纽带的货币建构了人与人之间普遍化的社会联系,成为社会生活的神圣化存在,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对货币权力的崇拜必然使货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本,无限地占有货币成为资本生产的基本宗旨,而资本反过来又使整个世界的货币化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延伸。认识与剖析马克思货币哲学的逻辑结构及其基本内涵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质和现代货币化生存世界,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货币;社会联系;社会权力;资本

〔作者简介〕陈飞,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 400044。


颠倒的天人:“天人合一”论证中

的问题和天人关系的重置

〔摘要〕“天人合一”是当前描述中国古典天人关系的常用表述,但是通过仔细审读天人关系的古典文本,我们会发现“天人合一”的论证有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在先秦文本中“人”的等次论是讨论天人问题的自然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中不会出现当前讨论的“天人相分”或者“天人相合”的问题,而更多的是“天人不杂”。董仲舒讨论“天人合一”的文本意在强调“名”在天人之际的依托作用,不脱离“名”讨论天人合一。张载的“太和四句”使得“天”具有谓词化倾向,但张载所强调的“天人合一”仍然不是后世所主张的意义,而是强调儒者之学兼包天、人。近代以来,因为“天”这一超越论域被彻底放弃,只能寻求在人的内在建立基础,这导致了审美主义传统和当代思想构造的基本格局。而廖平试图使用传统经学的体用格局来破解这一结构。

〔关键词〕天人关系;天人合一;天学;廖平

〔作者简介〕李为学,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重庆 401331。


向日本寻求保护?——1915年

汪雨春投书日使保护庙产案研究

〔摘要〕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不久,拱卫军探访公所密探查获安徽芜湖佛教分部总务科干事汪雨春,以安徽青阳县一宿庵僧人了道为名,投书日本驻华公使,建议日本应借中国政府不保护佛教财产之机,与中国政府交涉保护、归还佛教被地方抢夺之财产,以为日本布教地点,这样中国僧徒自能纷纷归投日本佛教。此外,汪雨春宣称其有约四五万余金之庙产被地方政府强夺,愿将被夺之产充归日本佛教所有。汪雨春应约赴日本使馆面谈并走出使馆后,被探访公所密探缉拿。案情很快探明,内务部指令将汪雨春押交安徽巡按使归案讯办,并秉公办理争议庙产各案,同时密咨各省巡按使、都统,提示各省对于庙产纠纷应当秉公处分,防止外邪侵入。通过系统分析相关原始档案,可以发现汪某投书日使投献庙产可谓晚清庙产兴学以来江浙寺庙投献本愿寺事件之余波,更是对二十一条交涉中有关布教权问题的直接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袁世凯政府庙产管理政策的转变。

〔关键词〕汪雨春;布教权;庙产兴学;汪德渊;二十一条交涉

〔作者简介〕付海晏,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资本运作与教育渗透的结合

——英国庚款退赔方式形成述论

〔摘要〕20世纪20年代前后,英国的在华教育面临种种窘境,其中资金短缺问题尤为严重。英国商会等主张应获得来源稳定且有持续供给的教育资金,比较理想的筹资渠道就是通过息金运作。此时正在进行英国庚款退赔的交涉,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此后,在华教育委员会推动了庚款用途的转向,庚款咨询委员会则促成了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息金以用于教育这一新模式的落地。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运用基金会模式,通过发行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保证了英国庚款用于在华教育方面的效益最大化,英国的庚款退赔方式由此呈现了资本运用与教育渗透相结合的特点。

〔关键词〕庚子赔款;在华教育委员会;庚款咨询委员会;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朱尔典

〔作者简介〕马陵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芳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 芜湖 241000。


“自由渡航”时期夏威夷地区冲绳移民

的身份困境(1899—1907)

〔摘要〕1899至1907年,是冲绳移民前往夏威夷的“自由渡航”时期,也是冲绳向夏威夷移民的“黄金时期”。然而,“移民一世”的“夏威夷梦”,被繁重的工作强度、严苛的白人监工、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无处不在的歧视一一击碎。由于冲绳劳工来到夏威夷比日本本土移民劳工晚了15年,加上日本本土移民对冲绳移民根深蒂固的歧视,夏威夷群岛上的冲绳移民作为“双重少数族裔”,经历了噩梦般的“双重歧视”。也正是因为来到夏威夷并充分体会了这种“双重歧视”后,冲绳移民开始身份认同的自我构建:作为冲绳人、日本人和美国人的三重身份,让他们的移民经历在美国移民史上具有了特殊意义。当他们充分而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冲绳人”的特殊性后,他们抑或摒弃特性,以更加“日本化”的生活方式寻求族裔认同;抑或紧紧抱团,与自己的冲绳同胞分享所有孤独与焦虑。总之,来到夏威夷的冲绳移民们开始采取行动来回应外界的种种恶意,并试图构建符合自我身份认同的冲绳社区。

〔关键词〕夏威夷;冲绳移民;双重少数族裔;自由渡航;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原祖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洪舒,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 成都 610029。


统一战线抑或兄弟阋墙——战后初期日本

文坛“政治与文学”论争中的战争责任问题再论

〔摘要〕在战后初期中野重治与《近代文学》同人平野谦、荒正人之间围绕战争责任问题展开的论争中,论战双方都试图借壳于战争责任问题,试图超越战争、在较长时段中考察自我与论敌的历史位相,并以历史正确者之名提出自我主张。平野将对责任问题上溯至1934年,以人性之名,经由转向问题转化为对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路线的批判,据此否认了战后“民主主义文学”阵营无反思的再起及其文坛领导权的一元化独占;中野所代表的新日本文学会则将战争问题转化成了革命议题,意图将异己者视为反动势力并从革命阵营中予以排除,战争责任问题在双方各自的算计中迅速空洞化。实际上,在多重意义上,1946年的民主主义文学运动都与1930年代前半期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存在着诸多显见的思想继承关系。战败之初,新日本文学会并非没有表现出对战前道路的省思和战后文学跨阵营联合的意愿,然而,一方面缺乏将其落实的现实方案,另一方面,伴随着论争的展开,双方过剩的情绪、主观臆测架空了原理性思考,最终渐行渐远亦是必然。

〔关键词〕战争责任;“政治与文学”论争;统一战线;中野重治;《近代文学》

〔作者简介〕王升远,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校聘讲座教授,上海 200433。


走向北欧的老子:最早的芬兰文

《道德经》译本研究

〔摘要〕处于北欧东西方哲学交互的前沿,芬兰文语境是道家经典走向斯堪的纳维亚世界的重要桥头堡。其中,瑞典裔芬兰神智学家爱瓦斯特于1907年《圣心》上连载的《道德经》是最早面世的北欧老学译本形态。芬兰首译本并非基于任何中文底本,而是综合儒莲法文版与欧德英文版基础上的转译,其源头可上溯于法兰西学院雷慕莎乃至更早的法国耶稣会士索隐派的法文译介。这一方面反映出道家哲学走向北欧进程中欧陆语种的谱系性衍射,另一方面也透射出东方俄国神智学新兴思潮对北欧接受中国道家形上学思想的重要影响。“欧陆–北欧–俄国”三方宗教哲学交织背景下芬兰文老子首次译介对开启欧洲道学研究新维度以及北极走廊上中国“道”文化传播的系统思想史建构,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关键词〕芬兰文《道德经》首译;欧洲道学研究;北极走廊;“中国-北欧”哲学互动

〔作者简介〕高源,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体系副教授、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团队“北欧哲学与文化传播”团队负责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博士,上海 200240。


寻求理想家园——安妮塔·布鲁克纳

老年小说中的空间与身份建构

〔摘要〕寻求理想家园是安妮塔·布鲁克纳三部老年小说主人公的共同诉求。空间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与老年人的身份建构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以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观之,第一空间中的入侵、断裂及频繁的切换,造成了老年人的“暗恐/非家幻觉”和身份焦虑;第二空间中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内的权力运作形成一种合力,导致了他们在文化意义上家园的失落和身份的丧失;老年人通过身体反抗、记忆与梦的方式建构与权威话语相抗衡的第三空间,实现了自我身份的重构,开启了通往理想家园之旅。通过具有多重意蕴的空间书写,布鲁克纳直面社会老龄化困局,对处于不断流动、重组的后现代大都市空间中困顿、挣扎的老年群体给予深切的同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安妮塔·布鲁克纳;老年小说;理想家园;“第三空间”;身份

〔作者简介〕张孟玲,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南健翀,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 西安 710128。


           (微信责任编辑:王冬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于1979年3月创刊,主要刊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新兴交叉等学科的研究论文,是我国人文社科界向海内外展示优秀成果的重要窗口之一。

《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导向,坚持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以学术性、思想性、综合性为特点,与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保持深入联系,不断推出各学科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致力于研究问题、锻铸新知、繁荣学术、昌明文化。

《社会科学研究》为双月刊,逢单月1日出版。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邮编:610071;电话:028-87013623。

《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网址:shkxyj.ijournals.cn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期刊A刊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刊

四川出版·期刊奖一等奖获奖期刊

四川出版物奖·期刊奖获奖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